找到相关内容463篇,用时4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对经书亵渎不敬会迅速消耗福报

    仅知今生而不知尚有无量生世,那么此生就会如同旁生一般,只是为追求现世而虚度人生,造集无量罪业,完全是无意义的人生,所以佛经对我们恩德极大。   通过佛经,我们才能明了四谛十二缘起、世间与出世间的...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佛也曾说:在末时代,我将化作文字相来救度众生。所以,佛经是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恭敬佛经应当如同恭敬佛陀一般。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佛法很难得以听闻,佛在无量劫以前...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经书|恭敬|礼仪|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17152118861.html
  • 辨法法性论讲记(4)

    功德,故为功德共同。再比如听歌星演唱令人生贪的歌曲使相续迷乱,此结果是以自己听歌为因,以歌星演唱作增上缘而成立,故名过失共同。   以上都是以自相续为主因,以他人作增上缘而成立的共同结果,故名...:轮回的体相如何存在;轮回体相如何成立之理;有法与法性不是一体、异体;轮回所依的共同;轮回所依的不共;悟入无有能取所取显现。   戊二、分别解说分三:一、前三已说;二、后三此处宣说。   己一、...

    益西彭措堪布

    辨法法性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8092232117.html
  • 当思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之正念,“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是须要外舍万缘,内断世间之散乱,舍弃无常无义之处;“当勤精进,如救头燃”,是须于一切时处摄取坚实,“当行不死之门”。   知此要点后,一切日常行动,皆须作今生最后...,亦无法带走丝毫。   一生之中,住过的洋房小车,用过的家俬电器,于心有何利益?又有何者能带走?此等无情岂能安慰内心,亦不可带走丝毫。   一生之中,曾纵情于娱乐歌舞,醉生梦死;曾沉浸于剧中人事...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死|无常|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2/14594532371.html
  • 札嘎仁波切著:山法宝鬘论(一)

    可能成办的。如果你不尽力讨好维护施主的情面等随顺迎合世间人,那么想得到香喷喷的美味佳肴、暖暖和和的上等衣物也是异想天开的事。要通过随顺世间人的途径来修行,就不可避免地要掺杂世间。  杂有世间的...怀有搞世间心态之人所作所为若出现其中的四种称心如意,那么就是现世的果报,而对来世毫无益处;如若面临四种事与愿违的局面,那么对今生也无有裨益。”  如果修行人奢望今生丰衣足食、风光体面,而寻找一位...

    札嘎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342027.html
  • 札嘎仁波切著:山法宝鬘论(二)

    喧嚣愦闹。如此身语远离了愦闹,这就是噶当派的前辈祖师们所竭诚提倡的“当弃衣食与言谈”的意旨所在。阿阇黎龙树菩萨曾说:“了知世间得与失,乐忧名扬名不扬,赞毁世间此,非我意境当平息。”这其中所推崇的平息世间也就是指的远离身语愦闹这一点。得、失、乐、忧四即是身体愦闹的方面,赞、毁、称、讥名四属于语言愦闹。因此说,如若远离了身语的愦闹后不再费尽心机地去追求,那么相续中就必然会生起平息世间的...

    札嘎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442028.html
  • 札嘎仁波切著:山法宝鬘论(三)

    只能算是下等修行人,此类住山修行人可谓与世间俗人是一丘之貉,他们醉生梦死般地沉湎于世间之中,实际上他们已为自己打开了恶趣的大门。关于上等大修行人、中等修行人、下等修行人的分析,文殊菩萨的化身萨迦...止观双运之等持稳固不动的修行以及不杂染世间等不清净之过患的行为者,就是像狮子一样的大修行人。之所以将他们比喻成狮子,因为这些修行者具有清净的正见而毫不畏惧实执的分别妄念,已获得了根除轮回的境界;依靠...

    札嘎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542029.html
  • 略述台宗《十乘观法》

    不思议境观之。但以初心入观,尤简尤妙。所谓佛法太高,众生太广,均不易入观,今唯依现前一念第六意识为所观境。为何独取六识?因前五根识,现起时少,七识末那,识赖耶又微细难观,所以唯取六识,以其切近又易...不必更历观下之,即可直抵宝所,是为上中根机之修法也。   三、善巧安心上观。若行人于第二真正发菩提心观之后,心犹不能归一者,则须用止观二,善巧调治之。应观一念心性,即寂而照,即照而寂。寂即止体,...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5143231.html
  • 略论菩萨自利与利他

    施设此命题。  (2)针对初发心的菩萨而言,菩萨新发意者称为名字菩萨,须渐渐修习菩提,悟得如实法相,才名叫真实菩萨,因此初发心菩萨须疾行,能积集一切功德,即:  一者大悲;二者坚心;三者智慧;四者方便;五者不放逸;六者勤精进;七者常摄念;者善知识。35  必须如救头然疾行,然后修诸余功德,因为依此成就无我、无我所的智慧,并且具有坚心功德,能够成就大业,不堕二乘,否则软心者怖畏生死,自念...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佛十号”之涵义为何

    1)『众生』世间,如来能知名世间解;(2)『五阴』世间,如来能知名世间解;(3)『国土』世间,如来能知名世间解;(4)『五欲』世间,如来能知於中不著名世间解;(5)『』世间,如来能知不为倾动名世间...所谓『佛宝』,乃三宝之一。佛是觉者之意思,能自觉,又能觉他,直至觉行圆满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之真宝,故称佛宝。又『觉』具二义:从佛之洞彻诸法真理而言,是觉悟义;从佛之明鉴万明辨事机而言,是觉察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752746.html
  • 上师止贡掘藏者—峨瑟多杰(光明金刚)

    济乎。我宁粉碎此身,亦不令其染着,虚此一身耳。”发是誓已,毅然远走,觅取胜处,择一静室,悬供莲师,竭诚礼拜。苦修三年,两膝溃烂,鲜血横流,晕绝于地。于生死交关之际,忽感莲师现微妙身,摩顶授记,自...红度母,阿企护法,顶髻佛母之火供等等。其伏藏法门之持法者,最主要有两位,均有“洛卓”(iBo. Gros.)为法名,一为止贡噶举第三十三代法王姜贡谢威洛卓(A.D.1886-1943 ),另一为第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00657290.html